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博翔對於各類機械的安全技術 安全開關 安全模組 安全繼電器模組 安全繼電器 緊急停止 安全元件 歐盟電路設計 安全迴路 安全設計

由於科技的進步,各種無線通訊設備及數位裝置技術的高度發展,電磁干擾已成為電子時代中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

機械產品的製造為迎向消費市場需求,亦朝向高速度、高精度、自動化且大量使用數值控制而使機械產品電磁干擾問題更加複雜

而博翔科技協助您解決相關安全技術問題以專業級檢測與規畫經驗並協助各種機械廠快速獲得相關認證

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好文分享

 

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兼顧理論與實踐的並行,對於設計學習來說,同樣也是如此。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與這些都無關,卻仍然十分重要,它就是歷史知識。那麼我也不賣關子啦,今天要講的正是漢字的發展歷史。 ... 造字與用字· 六書 在正式介紹漢字的發展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六書」。六書,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或用字的方法,分為: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和假借。 ... 值得注意的是,六書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做的歸納整理,它並不是造字公式,卻也是我們應儘量追隨的造字原則。要知道,現在國內所用的簡體字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問題,就與脫離了這些標準離不開關係。 1. 象形 咱們先來說一下象形。象形是指根據具體事物來畫出簡單概括的圖形,它的符號性是很明顯的,強調對象的外形特徵,因而是一種最簡單的造字法。那麼相對的,它也是很難去表達抽象的意義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 ... 十二生肖中,就有大量的象形字,比如說「牛」字,我們看最左邊的甲骨文寫法,就很明顯能看出是一個牛頭的正面概括。 ... 再比如這個「馬」字,也是很具有代表性,同樣看甲骨文版本,能夠清晰地看到馬鬣和馬腿,並且呈一個兩腿躍起的動態,描繪得還是十分生動的。而單看現在所用的簡體「馬」字,並不會這麼明顯,但是我們看這個從左往右的演化過程就豁然開朗了,這是一個標準的漢字抽象化的進程。 2. 指事 第二個,指事。它通常表示某種局部的或相對的概念。這種造字方法是在象形字的相應部位加上抽象的標誌符號;當然,也可以純粹運用符號來指示所要表達的意義。指事同樣也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漢字中所占比例較少。 ... 比如說這個「兇」字,他就是一個具象加抽象的組合,半框的結構是描繪了陷阱,然後在陷阱上畫出交叉的符號,以此來傳遞「兇」的概念。 ... 我們可以再來看一下「上」和「下」這兩個字,他們的形成方式同樣是「指事」,我們可以分解一下甲骨文,把他看做是兩部分,長條的筆畫是主體,短的則是標記。比如這裡拿香蕉做主體參照物,在它的上方做標記,這樣就表示是「上」的意思。 ... 而當標記出現在主體下方的時候,則代表了下。當然,這裡拿香蕉做演示,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造字的意思。而實際古人在造字時,這個主體也許並沒有實際的意義。 3. 形聲 接下來,是「形聲」。形聲形聲,它自然是分為了「形」與「聲」。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組合型的造字法,字的形旁是表示這個字的意思或類屬,而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許多左右和上下結構的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占80%以上。 ... 比如說,櫻花的「櫻」,形旁是左邊的「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則是右邊的「嬰」,所以整個字的發音也是「ying」。 ... 再看這個,也許一下子看不出是哪個字的組合,實際上讀音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切,這是芳草的「芳」字。在隸書以前,並沒有大家熟知的草字頭,所以代表意義的形部這個字,也念「cǎo」,直到隸變之後,才有了現在的草字頭。那麼這個字也很明顯,「艸」字表示字義,「方」字表示讀音。 4. 會意 「形聲」之後,我們來說「會意」。它是指由若干符號構成一種聯繫來表達某種意義,通常是動詞、形容詞,或者也可以是沒有具體形象的名詞,這類意義比較抽象,很難用象形的方法來表示。這種造字法還是比較有趣的,仿佛是在用各個部分來敘說一個故事一般。 ... 比如說「盥」字。字義是盥洗、洗手的意思。在甲骨文的寫法中,下部是只盆的形狀,也就是後來的「皿」,上部是左右兩隻手,中間還有水。所以,這個字是在向我們闡述了雙手在盆里用水這麼一件事情,簡單說就是洗手。那麼這個「盥」字,就是由「皿」、「雙手」和「水」三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 ... 再比如說許多人喜聞樂見的「酒」字,它是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 「水」合起來,以此來表達字義。 5. 轉注 六書中的最後兩種,比起造字法,更可以說是一種用字法。比如書其中的「轉注」,它並不是對單個漢字形體結構的說明,而是字與字之間形義關係的一種歸類。這種方法,建立了許多的同義字。 ... 比如說「老」與「考」。在古時候,本來在口語裡有 「lǎo」 這個字,而沒有考,就是說本已製造了「老」字來記錄這個讀音。 ... 後來口語裡起了變化,「老」念成「丂」,寫成就是上圖下方這個字,而後,又在「丂」的上面注一個同義的「耂」字,它是我們現在用的「老」字的舊寫法。 ... 那麼組合後,就寫成了現在的「考」。「耂(老)」對於「丂(考)」,就是同義相受。「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紀大」,它們是同義字,當然也是轉注字。 6. 假借 最後一個「假借」,是指借用一個字來表達不同的意義,而在讀音上也可以有變化。 ... 比如說「長(cháng)」這個字,我們也可以把它念做「zhǎng」。而在不同的讀音下,它又可以分別有不同的意思,這一塊,並不難理解,我們就點到即止。 造字與用字· 演變 1. 起源 介紹完了六書,我們就可以正式開講漢字的歷史了。我們都知道,漢字的發展實際上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同時,漢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想要了解漢字的歷史,我們就需要知道,它分為「古文字階段」和「隸楷階段」,下面,就讓我們從漢字的起源開始講起。 ... 說起漢字的起源,大家可能下意識的反應是甲骨文或者金文。但實則不然,無論是它們的哪一種都已經是經過高度發展的。然而,關於漢字起源歷來都有不同的說法,以上這六種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一些說法。 ... 其中,倉頡造字這一說更是充滿了神話色彩,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擁有四隻眼睛。而有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如果歷史上真的有倉頡這個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2. 甲骨文 起源以後,就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甲骨文了。 ...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了,之所以要稱作為甲骨文,是因為這種文字總是刻在烏龜甲殼和牛的肩胛骨上。那時候,甲骨是商王與先祖靈魂溝通的媒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占卜。而甲骨上的字基本都是關於問卜的內容和得到的答案,有時候還會將結果是否靈驗也記錄在其中。 ... 有的同學可能會好奇,究竟是如何與先祖溝通的,簡單地說,就是占卜師通過過程中甲骨受高溫而產生的裂紋來進行翻譯。大家可以看這塊龜殼上的,大致分為三種圖案,中間豎排的就是甲骨文,而在兩邊對稱排列的,由代表序號一二三四的字符,還有就是用來占卜的字符。 ... 而這種一豎一橫構成的圖案,實際上是占卜師預先刻下,方便龜殼在灼燒後產生裂紋,來讀取占卜結果的。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這個圖案與我們現在所書寫的「卜」字十分相像,有理由相信他們肯定是一脈相承的。 3. 金文 接下來,就是金文了。古代稱銅為金,所以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 商代的青銅器上就已經刻有金文。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一般來說,銘文經常只有一個字,可能是姓氏或者是族徽。 ... 但也有比較長的,記述器皿問世的經過、誰下令製作的、紀念某人或某件事。 ... 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比甲骨文還形象。按照漢字的抽象化發展趨勢來看,那豈不是金文會比甲骨文的年代感更久遠一些? ... 這裡就會牽扯到一個製作方法不同的問題,甲骨文是用刀子刻在堅硬的甲骨上;金文是藉助一把勺子在柔軟泥土製成的模子上澆鑄成形。可以說製作的難度就不相同,而功能上也不同。一些學者認為,當時的人們是在有意識的使用一些更古老的文字,以達到裝飾目的。 ... 比如說我們現在製作印章,同樣會選擇篆書等比較古老的字體。我們通過篆體和黑體的直觀比較就能看出,哪一邊更加具有玩味。 ... 無論怎樣,金文都有著它獨特的價值,並且金文還是漢字第一個標準字體——小篆的源頭。有同學可能就要問了:聽說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為什麼這裡直接就從金文過渡到了小篆呢? ... 實際上無論是金文,還是我們沒有細講的一種雕刻在石鼓上的石鼓文,都是篆書,這些古文理論上都可以歸類為大篆。說完大篆,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來介紹小篆了。 4. 小篆 ... 春秋戰國時期,文字應用越來越廣泛,文字趨向於簡化,各諸侯國紛爭不統一,從而形成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 。 ... 比如說「馬」這個字,光寫法就有七種不同的樣式,隨著歷史的演進,秦皇遠交近攻,統一全國後,便結束了這樣的局面。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李斯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字體。李斯在大篆的基礎上,對文字進行了簡化和整理,取消其他六國的文字,創製了統一的漢字書寫形式——小篆。小篆相對於之前的各種字體顯得更加勻稱化、抽象化。 ... △ 《嶧山刻石》 通過這個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勻稱,它的行筆會時而彎曲時而平直。這樣變化,讓文字與本身象形的形態不再高度一致,象形程度越來越低。 ... 不難看出,這樣的篆書筆畫不僅橫平豎直,曲折也是婉轉順暢。它的字形有長有方,在空間上追求均衡對稱,在筆畫追求粗細勻稱,是十分富有裝飾美感的書體。 5. 隸書 秦代中期,小篆又逐漸被更加方便和簡化的隸書所取代。這是中國文字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文字結束了古文字時期,進入更為定型的新階段,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隸楷階段」。 那麼說到隸書,就一定離不開這位叫做程邈的男人了。相傳隸書正是由他從篆書中改良而來的。原本因得罪了秦始皇而入獄的他,決定在獄中將功贖過。 ... 有感於當時的小篆,雖然作為全國統一文字,在處理公務和書文時,仍然不便於速寫,效率低下,所以潛心研究,歷經十年最終創出三千隸字。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興,不僅免了程邈的罪,還將他封為御史。由於程邈的官職屬於「隸」,所以人們就把他整理的文字叫隸書。 ... 漢字由甲骨文漸漸演變為隸書,之所以筆畫形態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實際上最主要的還是受了毛筆書寫的影響。 ... 那時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書寫的文字就具有了毛筆的特點,隸書不再是小篆那樣粗細均勻的筆畫與方正圓融的字形,跟沒有甲骨文那樣的刻劃感。 ... 而隸書的書寫效果由早期古隸的多邊字形,到東漢時期逐漸成為規範,變得略微寬扁,橫劃長而豎劃短,呈長方形的樣子,空間上更加講究對比。 ... 其中筆畫造型最獨特的,是很多字都會有一筆「波劃」,也就是向右伸展的長橫劃。比如這裡「十」字的橫畫就是如此,它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6. 楷書 隸書之後再到楷書。楷書大家相對會比較熟一點,因為時至今日,它仍然是最常用的漢字書體。 ... 楷書是從隸書演變而成的字體,又稱為「真書」或者「正楷」,它起始於東漢,在三國時期漸成規模,最終盛行於唐代。 ... 三國時期的著名書法家鍾繇被認為是楷書的始祖,他與大家熟知的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據說名義上鍾繇還是王羲之的師公。 ... 他的楷體自成一家,筆力均衡,剛柔並濟,既傳承了隸書中的古雅,又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 ... 唐代的書法名家輩出,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等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他們都被視為楷書典範。 ... △ 《多寶塔碑》 就拿顏真卿來說,現在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楷書字體標有它的署名,包括一些宋代的課本,這類字體我們可以統稱為顏體。顏真卿是中國唐朝的一位政治家,也以書法家聞名於世。他在安史之亂中建立大功,後被派遣去招降叛亂領袖李希烈而被捕,因為拒絕投降而被殺害。他的字也猶如他的性格般剛直有力,圖中的《多寶塔碑》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楷書的獨特風格。楷書字形端正、易於辨認,整體由隸書的扁平轉變為了方正形,筆畫平直而又不失變化,空間結構較為均衡嚴整。可以說,楷書充分展現了毛筆書寫的優美特質。 ... 而從楷書中又有發展出一些不同風格的品類。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魏碑體,它屬於北魏書法。當時因為南北朝分開而治的關係,書法也產生了相應的差異,魏碑體作為北派的書法,可以說是剛勁有力,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筆畫如同斬釘截鐵一般充滿氣勢。 ... 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楷書就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了。他的楷體獨樹一幟,自成一派。風格與魏碑體完全是兩個極端,瘦金書十分纖柔文秀,筆畫的稜角變化分明,鉤捺張揚,可以說是瘦而挺拔。 7. 行書 現在小學課本里所用的漢字字體,仍然是楷體,為什麼不用更後出現的行書呢?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猜,當然是書寫與識別的原因。毛筆成為了最主要的書寫工具以後,書寫時行筆會自然地追求便捷,產生潦草的現象,這就形成了行書乃至草書這類較難規範化的字體。 ... 可以看到,從楷體到行楷再到行書,雖然對於書寫來講是愈發變得快捷,但對於閱讀性來說也是相對變得越來越差勁。所以教科書里是絕不會把行書應用在內文中的。 ... 根據剛才的字體變化,和這裡顏真卿的兩種書體對比,可以看出,行書無疑是由楷書演變而成的,相對於草書的極致潦草,它還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可讀性與識別性。行書起始於魏晉時期,歷經隋、唐兩朝,發展到宋代時便到達了頂峰。 ... 除了顏真卿,行書大家還有蘇軾、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都是各具風格的大師。其中最出名的當屬王羲之和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了。 ... △ 《蘭亭集序神龍本》,為馮承素所摹 從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行書顯得十分自由活潑,這種感性的外觀就很適合用來表達情緒,可以說是一種廣受大眾喜愛的書體,甚至被濫用在了各種設計載體中。行書的筆畫大多互相連接,形成一種富有韻律的曲線構成。並且行書還時常會省略一些筆畫,來讓書寫變得更加簡易快捷。 8. 草書 行書之後,我們來講草書。草書的誕生背景實際與行書相當,都是為了書寫的便利。 ... 然而,大家似乎時常鑒於草書比行書更加潦草,而認為草書是在行書之後誕生的,這實際上是不準確的。那麼草書究竟是從何演化而來的呢? ... 實際最初的草書是由隸書演化而成的,也就是說比行書出現的更早。如前面所說,為了進一步追求書寫的快捷和簡便,隸書在實際應用時變得簡化和潦草,最終由文人和書法家加工整理,形成了最初的草書——章草。誒?難道說偷懶才是改革的原動力,似乎發現了了不得的東西! ... △ 《平復帖》 而著名的章草作品有《平復帖》,它是西晉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寫給友人的一通私人信札。章草保留了隸書的一些筆法,連筆結體轉方為圓。然而由於過分的簡化,導致辨識度下降,字形間很容易混淆,所以沒有取代隸書成為統一規範的字體。 ... 而在楷書產生後衍生出的草書,就與章草不同了。 ... 連筆的增加、字形大小與字距方格的規矩的突破讓彼時的草書的構成更加流暢,節奏感強烈,這就是「今草」。當然了,它的識別性和可讀性也是好不到哪裡去了。 ... 隨後又出現了行草,它是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字跡較易辨認,用來滿足較好的閱讀功能。它比行書更加流暢,又不至於像今草那樣潦草。那麼狂草呢? ... 狂草是由今草再發展,從而衍生的一種更狂放的草書。 ... △ 《古詩四帖》 狂草的特徵是它相連不斷的筆畫,形成「一筆書」,不單只一筆寫成一字,還將字與字相連,形成一線,字形靈活多變,筆畫粗細輕重自由流動,形成極富韻律的抽象構成。圖中所示的是草書大家張旭的手筆。 ... 狂草並不注重可讀性,而是通過縱情狂放的書寫來表達情感,從而將書法的藝術氣質提升到巔峰。代表人物正是剛才的張旭以及懷素,人稱「顛張醉素」,只因他們的草書都是充滿節奏韻律,揮灑飛騰,登峰造極。 到這裡,關於漢字的書寫形字體已經講得差不多了。大家應知道,中文字體可以粗略分為書寫體和印刷體兩類。前面所講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屬於書寫型字體。 9. 宋體 而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最常應用到的宋體和黑體,四四方方的它們就屬於印刷體。 ... 其實我們不難想像,哪怕是行草書這樣書寫已十分便捷的字體,想依此來做文本記錄和傳播信息,始終都有它的局限性。製作數量與識別度都將成為問題。所以通過印刷來增加文本的數量,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的發展。 ... △ 二十世紀初出土於敦煌的《金剛經》,為唐朝咸通(868年)年間印刷,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據記載早在隋唐時代就已經存在雕版木刻印刷了。圖中所示的《金剛經》便是現存的最早的中國印刷刊物之一。 ... 不過,最初的木刻雕版以楷書為範本的居多,比如之前說到的歐陽詢、顏真卿等的楷書就常被拿來作為刻本。為了追求進一步的快捷,工匠漸漸將書寫感的筆畫造型簡化成了幾何狀,從而衍生出了宋體這樣易刻又易讀的字體,可以說,宋體就是為印刷而生的。 ... 對於這種字體的叫法,我們平時還是以「宋體」稱呼的最多。而臺灣則更多稱為「明體」。又是宋,又是明的,一看就是與朝代有關的。中國的印刷術發展到明代時,就已經非常興盛了,漢字的印刷也變得規範。而宋體作為印刷字體,正是隨著印刷術而興起,它源自唐、宋,又完善於明朝。而日本,則稱之為「明朝體」。 ... 我們都知道,宋體的特徵還是非常明顯的,較粗的豎劃配上較細的橫劃,但是為什麼會被設計成這個樣子呢? ... 首先我們拋開字體,來談談視錯覺。要知道相同粗細的一橫一豎兩線段放在一起,橫線會比豎線顯得更粗。所以為了平衡這種錯誤的視覺感受,在字體設計時,通常豎劃都會比橫劃設置要粗一些。 ... 再回到雕刻本身來看,由於當時印刷用的木質雕版多用橫紋,為了讓筆畫不易斷裂,所以豎筆就會相對刻鎝粗一點。所以結合這兩點來看,宋體有著橫細豎粗的個性就並不奇怪了。 ... 而之前我們就講到了,工匠為了追求快速製版而形成的幾何化筆劃、轉折,捺與鉤的造型等,共同鑄就了宋體的獨特風格。 ... 而對字體有一定了解的同學會發現,宋體實際上和西文的羅馬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襯線體在筆畫特徵上還是挺相似的。我們在工作中編排文字時,也常會使用宋體與襯線體相搭配使用,這樣的組合通常風格匹配,不容易出錯。 ... 宋體發展至今,對於筆畫造型特點和粗細的對比實際上已經產生過許多不同的變化了,但是一提到歷史人文感的字體,我們的第一反應始終還是宋體。 10. 黑體 而相反的,另一種筆劃粗細均衡,代表著現代的字體當然就是黑體了。 ... 黑體在漢字發展中的歷史只有短暫的一百年左右。然而關於黑體字究竟是從哪裡傳進我國的並不太明確。有一些研究表明,印刷黑體是從日本傳入的。不過無論怎樣,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推進,黑體還是會自然產生的。 ... 漢文鉛活字的製作技術是從西方引進的,同時還從拉丁活字的字體設計中吸取經驗。前面我們也提到了,中國雕版字體設計的宋體可以堪稱是與羅馬體相近的「襯線體」,而通過西文無襯線體,同樣可以發展出漢字的黑體。 ... 黑體的橫豎筆畫粗細度相等,包括點、撇、捺這些筆畫都是等粗的造型,字形方正均勻,穩中有力,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字體,也是當下電子螢幕顯示時代的寵兒。 ... 不過黑體起初只有一種筆畫粗細度,而由於漢字筆劃多,這會導致小字黑體清晰度較差,並不適合用來編排內文。所以一開始黑體主要用於報刊中的文章標題。 ... 但隨著制字技術的改進,和字體家族的出現,不同自重和寬窄體讓用字更加靈活,適用於正文的黑體字形自然也變多了。 ... 與宋體相同,黑體也有其他稱呼,它還被稱作哥特體,像日本就通常以此為稱呼。 ...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一種由12世紀發展出來的手寫字體也叫哥特體,不過他們並沒有什麼關聯。12世紀的這種哥特體筆畫粗細對比明顯,末端含有襯線,明顯與黑體的等粗無襯線感覺不同。 結語 到這裡,關於漢字的演變歷史已經全部講完了,今天我們雖然沒有講字體設計,但是了解字體歷史卻會讓我們受益良多。實際上,許多字體作品正是借鑑學習了優秀的古帖、古碑,才能顯得既正統又創新。所以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同樣可以向書法名家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而了解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和發展,也會讓你更好的應對不同氣質的項目。

 

TTT77941YYDDEE156365GG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n/3y25eqy.html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高雄隔離型高低電位30A繼電器模組高雄監控繼電器台中PlayStation符合歐盟歐規電路設計台中緊急停止拉繩開關新竹烘焙家電安全迴路設計
新竹固態繼電器設計與電路設計 台南按摩椅安全迴路設計 機械操作標示貼紙,工安標示貼紙製作批發與設計台中廚衛三機安全迴路設計 台北刮鬍刀符合歐盟歐規電路設計 由於具備明確的夾持力,可免除維護桃園HS2P型盤面安裝型安全插頭元件 高雄線圈鎖定 增加維修時的操作安全性台北HS5B型安全開關 新竹電鍋/電子鍋符合歐盟歐規電路設計 更換裝置時可節省成本,因為不需要重新接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購物中心優質嚴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